第(1/3)页 王布犁的话让国子监的学子们皱起眉头。 许多人都不明白王布犁这话是什么意思。 咱好好的,凭什么就如此危险呢? 而且不少人都抱着要给王布犁“上一课”的心思,他说破大天去,也就是一个小吏出身,能有什么“文化”? 四书五经看得懂吗? 就敢来国子监与我们“演讲”! 以往那可都是大儒宋濂等学者搞得,他王布犁怎么配。 不过宋濂并不是一个能面向大众的老师,而是关起门来教授极少数弟子。 所以这些大儒的“公开课”来听的学子们并不多。 完全没有今日王布犁来演讲的这般火爆。 这也是国子监的老师们没有料到的事。 用个流行词来形容,王布犁现在可是应天府“大网红”,热度极高! “难不成是食人魔的案子有了最新的进展?” 朱元璋听着一旁学子的猜测,他当然不信了。 这个案子他派检校去查,都没有查出半分线索来。 至于王布犁直接打退堂鼓,根本就不接手。 齐德则是猜测危险到底来自哪里。 至于被他哥哥抱着的神童解缙闻言咧嘴一笑,这种语出惊人的路数有点意思。 “我知道你们许多人都没有察觉。”王布犁见一句话吸引了众人之后,便指了指方孝孺道: “我也不是一个喜欢打哑谜的人,实话告诉你们,危险来自你们自己个。” 王布犁不等众人议论,便立即说道: “我晓得伱们都不相信我的话,认为我是危言耸听,我只问一句,你们这些人善于读书之人,有几个经历过战事的请举手?” 在场的人比王布犁岁数大的学子不在少数,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经历过战事。 谁打过仗啊! 还是被乱兵撵着跑的经历说出来让大家笑话? “兵败如山倒的话你们听过没经历过,我请曹国公给大家讲一讲,什么会相互踩踏而亡的事。” 李文忠只是把战场上的见闻表述出来,便足以让听得见的学子们,感到一阵的后怕。 再相互打量着拥挤的人流,一旦发生踩踏,大家推攘而死的不在少数。 “说的有点意思。” 朱元璋轻微颔首,他作为一个皇帝,对于自身安全问题从来不担心的。 真到了那份上,你看他周遭的护卫会不会拔刀砍出一片血路来。 皇帝的命比他们一家老小的命还要金贵,真要有救驾的功劳,那可是子孙后代都能躺在功劳簿上了。 朱标也是一阵点头,今后若是举办活动,还需注意百姓的安危。 “你们或许觉得我在危言耸听,不不不,我只不过是提前告诫大家。 诸位都清楚,过两天便是乞巧节了,你们这群学子有很多都没有成家呢,就想着趁机拐个姑娘是吧。” 王布犁的话音刚落,底下就传来一阵哄笑声。 读书人虽说做的事不要面皮,但嘴上还是要面皮的,不会像王布犁说的这么直白。 而是什么一见钟情,两情相悦之类的。 “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,诸位听闻我王布犁三个字,第一印象便是大明的第一位平民驸马,而不是什么断案如神的王半升,也不是什么为民请命当街杀人的王布犁。” 王布犁举着木质喇叭指了指自己道:“我一个平民百姓,一下子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,哪一个不羡慕?” “哈哈哈。” 王贯众在台下听着自家弟弟大放厥词,直接笑喷了。 他怎么能在这么多人面前,做到如此的不要面皮的! 方孝孺当即举手回复道:“我不羡慕。” “哦。” 王布犁颔首道:“方孝孺,我佩服你不想走捷径的心志,希望你能保持一辈子,不要跟我这种庸俗之人比较。” 除了台前这几位学子认为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,闯出一片天地来。 剩下的大部人,谁不愿意立即“进部”,走上人生巅峰啊? 天底下有几个人能当名师宋濂的学生? 这个门槛本来就极高。 对于方孝孺如此言语,自是惹到了大批学子不满,你不愿意干,不代表别人不愿意攀上关系。 现在连国子监的学子都知道,你不是“淮西”圈子里的,谁提拔你啊? 他们有不少人都盘算能在乞巧节搭上淮西勋贵圈子的女儿,就算是庶女也行,娶到手里,就意味着将来在官场能够尽早的得到提拔。 真以为谁都想去山沟沟遭罪? “可是我要说,大家都是普通人,想走捷径并没有什么错啊!” 王布犁这话一出,倒是惹得更多的学子认同,只不过他们不敢表达出来。 毕竟这种观念不符合“儒家”思想。 “如今陛下不开科举,改用察举制,诸位学子全都心情郁闷,不知道为什么,今天我可以给你们一个答案。” “真的假的?” 纵然是一直都充满自信的方孝孺也十分的激动,他自是想要早点考上进士,从而报效大明。 这个问题他询问过太子,但朱标并没有给出他回答,只是叫他好好读书,科举是一定会开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