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第二个就是人头税,你们全都是我的子民,由我护着你们,成丁后必须得交税。 第三个就是服徭役,我大明要有人干这干那的工程都是为了利民,你必须的无偿来给我当苦力来。 从唐到明的朝廷全都是这样做的。 雍正的摊丁入亩也不过是把人头税摊入到田赋里,三变二,钱是一分都不少的收上来。 解放后才把徭役给彻底废除,而农业税也是二十一世纪才被免除。 朱元璋瞧着这一条鞭法,也不是张居正首推,在隆庆初年,江西开始实行。 而是徐阶对他说:“江西父老为役重而苦久矣,莫如行一条鞭法更为便利,烦请你为朝廷试行。” 隆庆三年过去,江西情况大为改观。 当然此时的一条鞭法还有缺陷。 张居正根据前人的试验成果又加以改进推行下去。 南方所有省份,北方的山东、山西、北直隶都在万历十年前实行了一条鞭法。 直到万历二十年左右,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大明境内全部实行,其地位再也不能撼动。 以后的问题便不再是存废的问题,而是如何将其巩固的问题。 朱元璋也知道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去世了,但是这个法子还能继续推行,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,倒是个不错的法子。 “爹,我发现这个时候大明已经不缺银子了,否则这一条鞭法绝对不能实行下来。” 朱标认为如今的大明赋税收取手段复杂、远不如一条鞭法简化,但一条鞭还是不适用于目前的大明的。 金银铜实在是太少了,根本就无法支撑起来。 朱元璋越看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越满意。 这个后辈虽然有些瑕疵,但总体都是为大明好的。 整饬士林风气,因为老朱自己就说过:“治国之要,教化为先;教化之道,学校为本。” 可惜这群读书人的表现真是让朱元璋失望了,当官之后实在是拿不到台面上来。 现在的情况跟他想的一样,过了这么多年,大批读书人依旧拿不到台面上来。 张居正整顿驿站、支持人治河、清查土地、整顿江南赋役。 老朱尤其是对张居正整顿江南特别满意。 南直隶、江西、浙江三省的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快要一半了。 这帮人拥有最富庶的土地,就该多交税! 朱元璋还立下祖训即江西、浙江、苏松人不得任户部官吏。 但让他失望了,整个大明出自江南籍的官员天下三分有二,人家科举考试就是牛逼。 等到张居正死去,朝廷便开始了倒张的行为。 对于这种事,朱元璋丝毫没觉得不正常。 只是连张居正险些被开棺鞭打尸体的事情,让他有些绷不住了。 至于张家的家人有十余人被饿死,尸体掖出为野犬残食殆尽。 张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,开始出宅门时,负责监搜的人从头到脚,乃至脐腹以下全不放过。 此种情况,历史上只有金人占领北宋都城,搜索宫掖时发生过。 朱元璋也撇撇嘴,这些执行者做的过于过分,但是没有皇帝的准许。 他们胆敢为难曾经权势最重之人的家人吗? 朱元璋能感觉到张居正是在努力为大明做事,妄图把大明搬到由衰转盛的道路上去。 为了找出不存在的二百万两的贪污费用,几个儿子也都是被刑罚轮流伺候。 长子写血书自缢而亡,张家遭遇才被广为流传。 清算张居正持续了三年。 朱元璋瞧着万历这孙子报复心如此之强,不知作何感想。 倒是朱标忍不住喝骂道: “身为帝王,竟然没有一丁点容人之心。 他真要有这心思,在活着的时候就灭了张居正,我还能夸你一句好汉子。 非的等他死了,你才翘起来报复,显得废物。” 朱标对于万历的做法,在对比嘉靖,简直不能直视。 人家不到二十就能掌控朝廷,你呢? 朱元璋看着张居正的落幕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,霍光的下场早就昭告了。 只是他觉得万历有些极端了! 谁给张居正说话谁就是同党,连累了一大批曾经在张居正手底下为大明办事的人。 待到眼镜当中再也没有文字和画面出现后,朱元璋沉默良久,才缓缓的开口: “朕终于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。” 朱标用食指往下巴拉自己脸上的墨镜:“那句话啊,爹?” “事明主易,事中主难;” “事长君易,事幼君难。” 朱标许久都没有言语,造成这种局面,他也是没有想到的。 万历幼年登基,张居正辅政十年也长大了,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。 谁对谁错? 各自都有各自的立场。 “不过张居正的执政能力,倒是让咱认可了。” 朱元璋又一改往日的愁苦之色。 说实在的他还真在张居正身上学到不少的执政办法,意图在洪武朝就定下规矩。 有的事,他要自己办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