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九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-《太子别动》
第(2/3)页
大明总是会闹“钱荒”,导致太祖自以为聪明地弄出了大明宝钞。大明钱庄开业后,刘健、韩文等朝中重臣时不时来视察。他们对钱庄堆成小山的银锭表示困惑。朱厚照只能强调,进钱庄的所有银子经过专人检验,不会混入假银锭。
官员们好像对百姓喜欢囤东西的秉性一无所知。
货币需要流通。全都藏在家里不舍得用,就算有数不清的金山银山也不够用啊!
朱厚照把银锭送入密云铸币厂打造成银币。用支付工钱、货款等方式返回到百姓手中造成流通。再推出各种物品诱导消费,骗出百姓手中的银币。让货币体现真正的价值,达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目的。在再分配过程中,社会整体财富增加,百姓幸福感上升。
其中过程很复杂。一句二句解释不清,朱厚照没有多费唇舌解释。反正他的名声已经被黑,再多一条“财神爷下凡”的流言也洗不清。
内阁变动没让京师乱起来,朝廷中枢一切运转正常。北伐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。当然,他们是按照朱厚照的步子来的。
保国公朱晖和宗人令蔡震每日风雨无阻到文渊阁报道。处理不来奏折就翻阅刘健、谢迁的草拟揣摩、学习。可怜蔡震一把年纪还要刻苦学习。
阁老们其实各有分工。以前刘健主要处理吏部、工部的事,李东阳负责户部、礼部,谢迁办理兵部、刑部的事。现在刘健和谢迁一同处置吏部、工部、户部、刑部相关的大小事务,蔡震礼部,朱晖兵部。朱晖蔡震两人拿不定主意的事,四人一同开会讨论。
朱厚照呢?他会每天一大早跑到户部衙门听户部官员开小会,上完朝后用膳、午休。下午听完户部相关的奏折,捡出他感兴趣的处理,其余扔给刘健和谢迁。他经手草拟的奏折,内阁和司礼监重点关注,指出处置不当的地方。也算是另类学习。
天下各布政使司、宣慰司等都归户部管,还有农业、商业、税收、人口、土地、矿产等一切和经济活动有关的事。朱厚照有很多要学习,也有很多想法想要实施。
比如他决定把北直隶定为继江南之后的第二个纺织业中心,尤其重点发展天津。土鲁番、哈密的棉花、北方的羊毛运送到江南费时费力,在北直隶生产还能通过天津港出海。在资本冒头的大明,京师不能只是权利中心,也要成为经济中心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