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3章 高,实在是高!-《一品寒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陛下,孟翰林说了,以往的试卷考的是学子的记忆力和写作能力,考察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,以及由此得出的道理或哲理,属于读死书,死读书,读书死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盛祯不言语,细细思考孟青云这句颠三倒四的话,却发现里面都隐含着潜台词。

    读死书可以理解为读了些无实际用处,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书,死的重点形容书而不是读。

    而死读书中的死则是形容读书的人,形容这人用死板的学习方式来读书。

    孟青云说得不错,大多学子都是死记硬背,不管理解不理解,先背下来再说,至于书中蕴含的道理,反而成为其次。

    读书死是说只会呆呆的读书,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,那么他和一个死人没多大分别。

    看不出来孟青云还是个多面手,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。

    盛祯又问道:“那他为什么没有出试帖诗?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盛祯交代要问的问题,汪忠怎能忘掉。

    “孟翰林说了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,作诗需要灵性,试帖诗束缚了人的思想,属于糟粕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汪忠怕盛祯发火,偷偷看了盛祯一眼又道,“孟翰林还说试帖诗是读书人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,以试帖诗来考核、选拔人才,检验不出人才的真正能力,更选拔不出真正经世济民的人才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这娃又飘了。

    试帖诗是历届科举考试的必考题目,被他说得一文不值······直接就是个欠毒打的货。

    不过他这句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却不错。

    “百姓对这次附学事件有什么看法?”

    盛祯也不好评论孟青云的说法,忙换话题。

    “现在责骂国子监的声音已经很微弱,尤其权贵们开始相互指责谩骂,孟翰林这一招高啊!权贵们有目的地围攻国子监,结果被他轻飘飘就化解了。”

    何止是高,那是相当的高。

    他用条条框框把权贵们框进去,巧妙设置陷阱,让权贵们相互猜忌,分化了权贵们的凝聚力,最后合理利用规则,再次将分化升华。

    以后京城的权贵将一盘散沙,再都团结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这就如下象棋,善谋者谋势,不善谋者谋子,谋势为上,谋子为下。

    这盘棋孟青云掌控的太好。

    附学三十六人,他为何选择三十六这个数字?

    是为了凑够天罡数么?

    若是孟青云能听到盛祯的心声,定然会说什么三十六天罡,七十二地煞,我那纯粹就是为了把有几个人踢出去设置了分数线,谁知巧不巧它就是三十六个人。

    孟青云设计好了。

    就算举报的人络绎不绝,他也只会取消设定好的那些权贵的子弟,其余的根本不动。

    权贵们门口堵截他才不在乎,有了石大丙,还用担心这些纨绔的罪证么。

    接下来他就要着手国子监的事了。

    既然他成为国子监祭酒,那就给国子监做个小手术。

    起码以后国子监里出去的学生,不会是百无一用的书生。

    国子监,我来了!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7017k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