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所以,我希望各位专家,可以科研与企业联合一体,在仿制药、新治疗方法、新治疗药物,替代药物等多个层面,可以再想想办法。” “就算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,也先找一个突破点落地!~哪怕只是一种可能性……” “其实我们国民对于治疗的优劣要求并不是特别特别高,先要有,然后再去寻求更好……” 谢珩说的算是比较坦诚了。 先吃饱饭吧,吃饱了饭,再去求吃得更好,生活水平更高。 目前国内,只要肯踏实干,只要不懒,吃饱饭的问题还是初步解决了。 “等一些药物的国际专利到期后,我们国家的一些药企,能不能仿制出,有足够疗效的仿制药品,也是我们要极力解决的方向之一……” “丁建教授,你是药学专业的,你对我们一些药企的仿制能力有更加专业和更加深刻的理解,在你看来,我们国家目前有没有足够能力去仿制那些药物呢?” 丁建闻言,深吸了一口气:“谢组长,目前,我们国内的一些药企,依旧是重生产,轻研发,基本就没有多少药企在研发上有足够的投入。” “当然,这些药企也必须要先保证收入,保证资金的回笼也是他们面临的难题之一。” “除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药物,国内的药企与国外的水平比较接近之外,其余的,比如说一些抗生素的药效,其实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” “药物生产工艺也是比较基础的短板……” “另外……”丁建说得比较惭愧。 “一些药物中80%都是辅料,用来压制剩下20%的有效成分。” “药企压制的工艺不过关,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释放……” “原研药很多技术属于商业机密,公开的配方里只有一个大致的参数区间,没有精准的数值、加工的过程与顺序。有时只是一两个摄氏度的差别,就会对药物的合成产生影响。这些微小的偏差在生产环节里被一步步放大。”丁建总结道。 这是客观事实,所以,谢珩也不好多说什么。 方子业继续竖起耳朵听,拿起笔记,这些东西,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去逆转,因为赛道都完全不一样。 在下午场次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,谢珩道:“其实我们华国的医生,水平真的不会比国外的医生水平差的,甚至在操作、技术应用层面,我们还会更强一些。” “比如说我们外科医生的平均水平,是属于国际前列的,所以,我们可能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,再继续通过操作,去探索可行的办法。” “比如说我们骨科的方教授这样,另辟蹊径地将骨科肿瘤的治疗脱离目前肿瘤治疗的共识和大方向,只要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,也挺好。” “希望各位教授和专家,在回去之后,能够往新方法、新操作方向思考,应用我们已有的一些资料,创造出更多的治疗可能性。” “今天下午的会议就暂时到此结束,谢谢各位专家各种宝贵的意见,我们也会将这一次的会议内容反馈回去,到时候争取制订一些政策、法规等,让我们国家的药企在生产药物的时候,更严格地按照国标靠近,加强审核。” “另外,一定程度地推出药企科研鼓励刺激政策,让他们多将资金投入到药物的研发当中,并进行补贴……” 谢珩也只能这么表态。 其实最好的,当然是国家带头参与到药物的研发中来。 但很遗憾的是,国家也没有这么多闲钱,能够投给医疗行业的,就这么多。 而且,仅仅医疗这一块,要关注的点就太多太多了,只能一层一层的分配…… 有多大的锅,就煮多少份量的饭,没有大锅你一次性就是做不出来一千人的饭,这是铁律。 …… 不过,与中午会议结束后不同的是,下午时,方子业主动地去加了肿瘤组会议中所有人的好友。 方子业年轻,也足够不要脸,也没有等着别人主动。 将近二十几分钟,方子业就加了四十多个好友,而且每个人方子业都非常热情且亲切地发过去了备注。 做完这些,张利民教授等人早就走了,就只剩下方子业与另外一个年纪不大的教授在会议室门口闲谈。 “方教授,你是真的年少有为啊,才三十岁!~” “啧啧,我都不敢想我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?牛.逼。”说话的教授也有四十二岁了,他算是会议室里面为数不多四十五岁以下的低龄中年。 “陶老师,我就当您是夸我了啊。” “陶老师您去哪里吃饭?一起出去吃吗?”方子业邀请着。 陶璜摇了摇头:“不是一个圈子的,其他的老师没有邀约,我也就不厚着脸皮去挤了,我自己去找朋友聚一聚。” 陶璜知道张利民教授他们还约了方子业出去有饭局,但他们没有邀请他陶璜。 虽然他跟着方子业一起过去硬蹭也没问题,但硬蹭这个东西,利弊双刃的。 有时候太过于不要脸,反而深受其害。 “陶教授,那以后多联系,我有点饿了,就先去吃饭了哈。”方子业与陶璜道别了。 方子业与张利民教授吃了饭,不过并没有其他的外人,就只有张利民团队内部的成员。 大家交流的话题也与会议的内容无关,就只是表达了,上一次方子业给团队的科研带来了不小的提点,因此而道谢。 而且,张利民教授也没有追问方子业的微型循环仪与肿瘤化疗的科研进度,这种事方子业团队没有官宣,也没有其他的正式部门官宣,就一切还有退路…… 方子业是进还是有机会放弃,不被捧杀在道德点,都还有选择。 饭后,方子业回酒店后,就见到了一位‘不速之客’! 准确来说不是一位,而是三位。 三人方子业都认识。 不知职称和具体任职的领导谢珩,谢书阑、刘莉芝教授。 “方教授,晚上好。”谢书阑非常主动地给方子业打了招呼。 方子业见了三人,喉结上下耸动了几次,也伸了右手摇了摇:“谢教授你好。” 谢书阑道:“这是我的领导,我们实验室里的刘莉芝教授,也是我现在的老师。” “这是我爸。” “没想到方教授您也来这里开会了,我刚刚都还不敢认。”谢书阑不知道是表情管理得很好,还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来了会场,至少表面上是过得去的,觉得非常惊讶。 然后她还和刘莉芝教授谢珩两人介绍了方子业。 刘莉芝教授大概五十多岁,看起来像是一位颇为知性的中年成熟女性,她大大方方地伸出了右手与方子业对握:“方教授,久闻大名。” 方子业之前虽然没有冲她的课题,但她冲了谢书阑的课题,也让实验室里陷入了一段时间的麻烦。 谢书阑的任务就只能移交她人啊? 而且,还不知道方子业会不会继续围绕谢书阑这个中心进行攻击,刘莉芝如今其实心情也挺矛盾的。 她与谢书阑没有老师学生的关系,现在勉强有一些,不过若是因为谢书阑,让自己选入到“旋涡”中,的确有一些不太值当。 如果那个微型循环仪和骨科肿瘤的治疗可以结合起来,方子业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积累,会超过她这个知名的成熟教授。 到时候是你来我往的攻击,还是一边倒的被打压,就真不好说了。 方子业道:“刘教授好,能让刘老师记住我的名字,是我的荣幸。” “方子业,方向的方,子女的子,业务的业。” 谢珩听到这里便道:“书阑你快回去吧,这里不是你可以久待的地方,回去自己休息,这里也不是你的工作单位。” “我私下里找刘教授和方教授还有其他事情要聊。” 谢书阑闻言,欲言又止,但还是乖乖地点了点头。 “那我先走了!~”谢书阑拧着包离开,也没有特别害怕,就大大方方地走了。 她已经明白了方子业针对她的主要原因,但现在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。 自己的爷爷没事先招惹了方子业,方子业对她的‘出手’,不过就是正常的学术切磋,任何人都不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