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方子业这句话有点碰到了吴轩奇的软肋。 方子业说他要学会容忍不完美,不就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手术其实都是对付过去的么? 方子业表情平静,双手后背:“奇哥,我觉得你不是那种小气的人,所以我也就直接说了,我就是你心里所想的那一层意思。” “如果我只是揪着所有病人的手术和治疗质量不放的话,我现在还在中南医院里做毁损伤的保肢术。” “什么功能重建术什么微型循环仪的研发,都不用再搞了。” “医疗是一个行业,一个行业的话,就有人在分担不同的任务……” “追求完美,力求完美固然是好事,可只追求完美,本来就是一种最大的束缚。” “学会放弃,有时候也是一种睿智。” “如果比单个术式的操作水平,我应该在大部分术式上,都不会弱于奇哥你,但我不能这么去做啊,因为我没办法取代奇哥你的位置,把你将治疗的病人都亲力亲为地做下来。” “先有病可医,有人可用吧!~”方子业的思维和心态已经在慢慢转化。 有病可医,就是先把治疗方案通过自己的强大能力研发出来,方案可行,疾病可治。 然后再培养一部分人去做这样的手术,他们即便做得不够好,但只要避免不被截肢,有地方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 “当然,我们自己经手的手术,主刀的手术,可以力求完美,但不能力求所有人都得到最好最好最好的治疗。” “同样的,在做课题这一块也是,我们要容忍课题进度相对缓慢。” “给我们信任的人,找到他们的定位,并且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训练。”方子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会,如此道。 吴轩奇摸了摸自己的耳垂:“所以,子业,我早就成为了你历练的一环?” “其实从来没有被你当作过竞争对手?”吴轩奇的语气有点怪。 这很破防。 吴轩奇一直觉得自己会是方子业竞争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对手,而且可能是最大的。 但方子业从来都没有把他当做过竞争对手。 这是对他的不尊重。 方子业重复道:“奇哥,先有人可用。我们!~” “停!停!” “子业,你先别说了,你让我先好好地静一静……”吴轩奇直接叫停了方子业的话。 而后他走开,他真的需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静一静。 站得越高,摔得越疼。 吴轩奇不是一般人,他被寄予厚望,他如今仍然在被自己的老师认可,自己的师弟们尊崇,甚至在疗养院里,吴轩奇的能力都是独一档。 吴轩奇的自傲不仅仅是别人给的,也是他自己综合能力的体现。 然而,这样的人,在面临一个‘洪荒巨兽’时,就越需要消化的时间。 因为他很少失败过,很少竞争无力过,所以没有这种消化经历…… 方子业目送吴轩奇的背影,并没有将吴轩奇的失控当一回事。 还是那句话,方子业从来不怕吴轩奇代替自己,他也不怕吴轩奇离开。 而且,方子业给吴轩奇所说的一切,都是肺腑之言。 吴轩奇如果愿意学,他愿意教。 吴轩奇只是在“同行竞争”中,有一些不道德,在当医生这一面,他没有底线错误。 而且,吴轩奇想争的,不过是所有人都想争的东西,所以不丢人,更不败道德。 人无完人,如果方子业因为吴轩奇之前做了他老师的课题,就与之结死仇,那么这辈子,方子业就找不到几个人可以真正做朋友的了。 …… 创伤外科组没有手术安排,但手外科组有。 不过,方子业在手外科组的糖尿病足的治疗中,早早地就放下了权限。 因此,方子业进手术室时,杜东临教授等人都已经开台。 还是那句话,有人可用,用人不疑。 手外科三个教授集聚——杜东临、叶伏生、姚占忠。 三个人搭建起来的团队,不输国内任何一个教学医院的团队! 三个正高合作的爆发力,是近乎“无敌”的。 即便是华山医院和积水潭的手外科,也找不到几个这么顶级的‘团队协作’。 所以,并非那种特别终末性的糖尿病足,杜东临教授三人,都有能力去做好保肢术。 明白这一点后,那么即便他们做得不够最完美,方子业也得慢慢地去带着他们做。 不然自己这个组长的位置就白当了,就只是一个高级的技术工人。 专业技术、教学。 方子业如今,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,越来越通透。 “方组长,你来了?我们就没等你了呀。”看到方子业,杜东临客气了一句,情绪振奋。 今天这台手术,其实是他“能力范围”之外的,不过有方子业在场,他也就放心不少。 毕竟,就算是有了错误,方子业也可以上台予以纠正,这就是有人兜底心不慌。 杜东临升了正高后,就没有人可以为他兜底了! 别人也不会再烦你,说你的不是,所以,不管你做得好不好,也没有人再为你教学、兜底。 所以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。 虽然,方子业的突然闯入,曾经一段时间让他觉得怀疑人生,可现在这种,可以往最前沿,难度最大的病种进军的感觉,真的很好。 方子业不仅是‘带组的’,也是真正可以教他技术,甚至可以让他在行业内成为标杆级‘核心’的人。 这种人,从另外一个角度可称为贵人。 方子业并未着急洗手上台:“没事,杜教授,慢慢做,今天我们就只安排了这一台手术,我远程办公科研区那边。” “一直都在这里守着。” 方子业从骨子里,还是一个医生。 医生就得对自己的病人负责,不管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有多么重要,只要方子业不放弃医生这个角色,就得对得起自己的患者。 哪怕科研进度会慢一些也在所不惜。 同样的,方子业身为一个组长,一个教授,一个带头人,他就得对得起这一层身份。 不搞教学的教授就太搞笑了。 不搞研究的研究员,也不过是披着一层伪状的外套,是另外一种程度的尸位素餐。 别人怎么做,方子业管不着。 但既然‘国家’、‘学校’破格给他授予了‘副主任医师’、‘副教授’、‘研究员’的职称,那么方子业就只能自己去找里面的平衡。 副主任医师是专业,是要治病。 副教授是教学,是要教人,教会别人做事。 ‘研究员’是科研,是要向未知的领域进发。 三者同抓,会很累,但累死活该。 叶伏生看到方子业坐了下来后,问道:“方组长,我听周晓说,你们创伤组的那个装载人工智能的义肢,已经用上了?” “章老的感觉怎么样啊?” 周晓,是手外科组新来的副主任医师。 之前的韩红权,已经到了期限,且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,无法再被疗养院续约,所以,韩红权已经在四月份就离开。 四月中旬,浙大附属二医院的周晓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就被挖来了疗养院里,取代了之前韩红权的职位。 半年一签约,是疗养院的规矩。 宮家和教授都没有办法随意地延长自己的‘期限’,更何况是普通人? “还不错,虽然是初级版本,但至少目前章老可以靠他比较省力地走一些路了。” “就是上下台阶的时候不方便。” “人工智能义肢,主要是依靠感受肢体残端的肌肉收缩,对欲要进行的动作进行揣摩。” “还可以修缮,不过章老很开心,今天他没有拄拐杖还在院子里走了一圈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