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邓勇并没有把自己喝断片,方子业离开邓勇家门口时,邓勇亲自对方子业说,“人这一辈子特别开心的日子并不多,可以在别人开心的时刻喝醉,但最好要给自己留一点独享的时间。” 方子业下楼后,走在邓勇所在小区的绿化带边缘,此刻心情说不上多好,只能说是不太坏! 方子业此刻的心思如同自己的残影,一会儿被身后的路灯拉长,马上又被身前的路灯破碎,如此短短长长…… 邓勇的开心是不藏于表的,他是发自内心的开心。 可方子业却有些发自内心地开心不起来,倒不是方子业不为邓勇的进步而开心。 只是方子业会觉得,邓勇只是有一项基本功突破了原有的极限,就开心成这样子了,那自己的这么些烦恼是从哪里来的? 甚至有时候,方子业越发现邓勇开心,就越觉得师父有点“小可怜”! 因为他追逐一辈子的境界,方子业已然早早达到。 虽说是开了挂吧…… 可山上的人往下看的视野总归不同。 如果是其他人有了这样的进步,也不会牵涉到方子业的内心产生涟漪,邓勇是方子业的师父。 所以在邓勇心疼过方子业很多次后,方子业也学着把这种情绪装进了自己的心里。 大概四五分钟后,方子业走出了大门。 叫了网约车后,把手放在身后倒背:“总归,师父是开心的就对了。” “其实也没有必要横向对比,自己也没有必要去可怜什么。” “如果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这种心态,也就未免太过于把别人的人生经历太不当一回事了。” “师父,恭喜你啊。”方子业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本心。 方子业梳理着自己的内心,希望自己不要变得太过于‘怜悯’,因为这种‘怜悯’心,其实也是变相的‘高高在上’! 只是这种心思,发自内心深处,方子业一开始也无法摁灭它,不过此刻可以看开,倒是也舒坦不少。 坐上网约车后,胡青元等人纷纷发来问候的信息。 方子业只是简单地给廖镓、聂明贤等人解释了一番,给胡青元解释得比较深入一些。 胡青元目前实际操作水平虽然不高,可他是方子业的学生,跟着方子业在临床也有一月半有余,对于操作水平的纵向架构颇有了解。 此刻的语气充斥着兴奋:“真的吗?师爷他真的到了那一步?” “那岂不是代表着?” 胡青元把操翻了段宏教授这几个字隐匿了。 胡青元被方子业教育过,所以更加深刻的了解‘大小国手级’的区别。 创伤外科毕竟不是血管外科,最核心的基本功永远都是清创术。段宏教授拥有的止血术,在抢救性命方面的确好用,可在创伤外科上可以发挥的效益,终究有限。 这是个人能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问题,而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。 “现在这么说为时尚早,哪怕是天才,也需要一定的孕育时间。” “你师爷他近期才有了突破性地进展,少说也要两三年,才可以真正的在专业技术上,相对更完整地在创伤外科的一些领域超过段宏老师。” “胡青元,我们不要把天赋看得太低,可也不要把时间堆积的努力看得份量太轻,这都是不对的!”方子业强调。 如今的方子业,非常清楚这么一个道理。 天赋决定上限并突破上限,但努力是完成积累的过程。 一个天赋再好的人,如果不够努力的话,也无法取得与之匹配的超凡成就。 于整体而言,可能你的努力赶不上别人的一个下午,可于你个人而言,你努力了就肯定会有回报。 于学习而言,哪怕就是一个小的知识点,你不去学就肯定不会,你不积累肯定就会得更少。 “师父,我不是轻视段老师的意思,我是觉得,师爷打破了努力可以达成的上限框架啊?” “师父,时间积累固然重要,可装水的桶的固有体积才更关键啊?” “于邓老师他们而言,努力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么?”胡青元的视角也比较客观。 至少,在胡青元看来,身边的人没有几个不努力的。 因为不努力的人,要么就是有天赋,他们在前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,就可以达成别人努力才可以争取的东西,比如说去考研读博。 而没有天赋又不努力的人,早在高考、研究生考试,博士考核过程中,都被筛选走了。 剩下来的,还在胡青元身边的,都是一群卷王。 在大家都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,比拼的其实就是本身的天赋,以及更加虚无飘渺的机缘了。 这就是顶级高校,顶级圈子的固定生态链。 天赋为王,努力是必需品,是辅助品,是最不值得说道的东西了。 “时间也不早了,青元你先休息吧。我也马上回了,明天还要手术呢。”方子业道。 胡青元忙说:“师父,我本来是打算睡了的,但我一直都没看到您打开我给您整理出来的word文档,我怕你出了啥事儿。” “毕竟,这个标题,您也应该感兴趣的,不管什么时候看见都会点一下的。” 胡青元只是基础不够,而不是评审能力不够。 聂明贤带来的‘重生术’相关的理论,可不算是小课题了,甚至有可能对方子业以后的科研生涯都产生变革式的影响和提点。 这就是一个良好团队该有的样子。 不应该是方子业一个人引领和带动所有的引领,方子业可以提供关键性的思路和技术支持,但其他人也不能只是工具人。 如果都只是工具人的团队,带起来太累了,根本不利于良性发展。 所幸的是,聂明贤和廖镓等人都不是这样的人。 胡青元又道:“师父,今天李源培师兄给我发了一个信息,是关于兰天罗师兄的。” “我对此,其实有一些其他的想法,我想了许久,还是想说出来给师父您品一下。” “不一定对,但如果我不说的话,我今天可能就睡不塌实了。” 方子业已经上了车,坐在了后排,看着胡青元的信息后,微笑道:“那你说吧……” 胡青元道:“其实我觉得兰天罗师兄是搞错了一件事,那就是他全然忽略了积累的力量。” “据李源培师兄说,兰师兄觉得自己很菜,天赋不够好。” “其实不是这样的,而是兰师兄的积累不够。” “他毕竟才接触医学这么久,哪怕天赋再高,怎么可以去和廖镓老师、聂明贤老师他们比呢?” “聂明贤老师的临床天赋和科研天赋都不弱,还有足够时间的积累,而且正处于三十多岁的巅峰期,各种思维都非常灵泛。” “好的点子层出不穷。” “可能是兰师兄,在以前的日子里,觉得超越了一些其他的师兄,就觉得自己可以完成短期的‘打怪升级’了……” “于医学科研领域而言,或许前面三十年、甚至四十年都是在积累。” “医学科研领域与其他基础数理的科研领域不同,单纯的天赋在这里面不好用,因为需要积累的东西太多。” “而且从真正的根基出发,医学当前的所有理论,其实都是处于相对稳定态,并不是绝对稳定态。” “我们在学的,写在了教科书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暂时的,以后可能被否定掉!” “这样越不规矩的东西,想要拿起来作为基础去应用,难度就越大……” “我最近关注了一下,就仅仅只是一个药理学,药理学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药物,最近都被证实还有很多潜在的其他效用……” “数学的基础工具,是相对固定的!” “基础规则越死的东西,用起来的时候就越活,这或许就是兰天罗师兄比较擅长的东西。” 方子业看完,差一点就从车里面跳起来!然后把自己cuan死了…… 方子业的右手紧握住手机,拇指接触面微微泛白,考虑了十秒钟后,才马上编辑信息道:“胡青元,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这些东西的?” “你可以啊?你的认知面超出了师父对你的想象和框架。” 医学的理论其实也是数学公式的另外变种,只是它是属于总结性的‘非铁定规矩’! 它只是统计学的描述,存在变异值,所以我们在临床中,所遇到的一切患者,都可能不是按照经典生病的。 我们在做手术的过程中,也没办法绝对的对一台手术进行一板一眼的绝对描述。 在这样的过程中,习惯了数学公式的完美,步骤、逻辑严谨的兰天罗当然太不习惯了。 哪怕是方子业曾经尝试过用数据的方式去作为兰天罗的学习锚点,实则也只是对兰天罗局部潜力的激发应用,而不是让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。 第(1/3)页